您现在的位置是:随风逐浪网 > 探索
警惕致命“毒菇” !6人被毒倒,一人全身“换血”4次
随风逐浪网2025-07-05 20:04:38【探索】2人已围观
简介警惕致命“毒菇” !6人被毒倒,一人全身“换血”4次春夏之际,各种野生菌类及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在深圳的公园、郊外、大山深处,经常可见各种颜色的“蘑菇”。深圳市人民医院特别提示:路边的蘑菇不要乱采!那
警惕致命“毒菇” !毒菇6人被毒倒,警惕一人全身“换血”4次
春夏之际,致命各种野生菌类及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人被人全在深圳的毒倒公园、郊外、身换大山深处,血次经常可见各种颜色的毒菇“蘑菇”。
深圳市人民医院特别提示:路边的警惕蘑菇不要乱采!那些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致命小蘑菇,很可能就是人被人全剧毒无比的毒药。如果误食“毒蘑菇”,毒倒轻则进医院,身换重则丢了性命!血次
为了品尝“鲜蘑菇”
6人被“毒倒”!毒菇
上个月,家住坪山的李先生(化名)和朋友一行6人到山林里“踏青”。在山上逛着逛着,突然有人指着地上白色的蘑菇惊喜地说:“快看!这个蘑菇我家乡有,随便煮煮就好吃得很,可鲜了!”
一行人七嘴八舌地对这个白蘑菇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以前都听说色彩鲜艳的蘑菇有毒,像这样长得普普通通的应该是没有毒的。于是,大家一致决定采些蘑菇带回去尝尝,这一采就采了约4斤蘑菇。
当天中午,李先生就把采回来的蘑菇给炒了,吃完蘑菇后,他没啥异样。当晚,他又做了一盘蘑菇。第二天凌晨,李先生出现了剧烈腹痛、上吐下泻的症状,家人急忙把他送入医院。由于情况太严重了,他被转诊至深圳市人民医院,收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
除了李先生,其余五人也因为回家吃了白蘑菇,纷纷被“毒倒”了,都被送进了医院进行治疗。
致命鹅膏很凶猛,住院10天血液净化了11次!
经过图片辨认,医生初步判断李先生一行人吃的白蘑菇是南方常见的“致命鹅膏”,外号“白毒伞”。它含有致命剂量的鹅膏肽类毒素,会造成急性肝损伤,1个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此菇,就可能被毒死,是蘑菇界名副其实的“毒王”。
据介绍,这种含有鹅膏肽类毒素的毒蘑菇引起的中毒症状会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潜伏期。刚进食后,暂无症状,一般在进食后6至12小时后才出现消化道症状,也有进食20小时后才出现症状的。
第二阶段是急性胃肠炎期。进食6至12小时后就会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严重腹泻,多为水样便,部分患者可出现黏液血便。
第三阶段是假愈期。一般在进食后24至36小时之间,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造成痊愈的假象,但实际上,患者的相关身体指标会在这个阶段持续升高,并在进食60至72小时后达到峰值。
第四阶段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期。在摄入含鹅膏毒肽蘑菇的第2至4天,毒素集中侵入肝脏,导致肝损伤,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上腹部隐痛等症状,严重者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表现为皮肤黏膜和消化道出血,腹水、肝大或肝脏萎缩,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的情况。这个阶段,患者病情已经相当危重,病死率为30%-60%。
与“毒素”赛跑
进行11次血液净化
李先生被送到深圳市人民医院之后,医护人员立即开启了跟“毒素”赛跑的模式:用活性炭吸附毒素、用药抑制毒素吸收、纠正凝血、纠正电解质紊乱、护肝……还启动了血液净化治疗方案,清除已经流入血液中的毒素。
入院10天左右,在经历了11次的血液净化(包括4次血浆置换,相当于全身的血液都换洗了4遍)后,李先生的病情才终于稳定下来,由ICU转入普通病房。
深圳市人民医院提示:最靠谱的规避“毒蘑菇”风险的方法就是:只要是野外的蘑菇,统统不采!不买!不吃!
万一中毒了咋办?
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①立即呼叫救护车。
②马上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③加盖毛毯保温。
④立刻送医院。
⑤保留毒蘑菇样本。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这些毒蘑菇在深圳很常见
深圳天气多变,气候潮湿,很适合毒蘑菇的生长,在深圳梧桐山、凤凰山、银湖山和碧岭及周边地区等地,以下4种毒蘑菇最常见:
1、致命鹅膏:在凤凰山、碧岭都有发现。
2、假褐云斑鹅膏。进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可能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在坪山、碧岭大量发现。
3、粉孢牛肝菌。中毒后有消化道反应、有些会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在凤凰山、碧岭、梧桐山都有发现。
4、丝盖伞。含有神经精神型毒素,中毒后瞳孔缩小、流汗、口鼻分泌物增多等,在梧桐山登山路边发现。
广东常见毒蘑菇图鉴
请收藏备用
▽
图片来源:广东市场监管
很赞哦!(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