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随风逐浪网 > 焦点

瑞信:亚洲独角兽公司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取得了飞跃

随风逐浪网2025-07-05 20:52:15【焦点】1人已围观

简介来源: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背景报告Engagement Initiative)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联合各界合作伙伴,针对当前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为中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与咨询的系列报告。本文要点

原标题:背景报告|瑞信:亚洲独角兽公司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取得了飞跃

来源: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CDF背景报告(Engagement Initiative)是瑞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联合各界合作伙伴,针对当前中国与世界面临的亚洲挑战和困境,为中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与咨询的独角系列报告。

本文要点

2022年2月初,兽公司数上均全球共有约1,量和000家独角兽公司,规模总体估值达到3.3万亿美元,飞跃近乎占到全球股市市值的瑞信3%。本报告分析了中国及东盟、亚洲印度、独角韩国市场的兽公司数上均独角兽公司增长趋势。报告认为,量和打通风险资本流向新技术和新业态的规模通道,是飞跃未来几十年内全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所在。

以下为《“独角兽”:让创新与资本共舞》报告节选。瑞信

“独角兽”:让创新与资本共舞

——他国之鉴

瑞信证券研究

东盟独角兽公司 – 勇攀新高

腾飞在即

东盟数字经济加速增长 — 东盟股指的成分股开始转向新经济,相关变化已在印尼和新加坡市场显现。同时,私募资金也在填补公开市场留下的空白,公募市场已经开始体现出私募股权投资给东盟初创领域带来的变化。这些因素让电商等关键业务发展壮大,腾飞在即。

过去两三年内,东盟独角兽公司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1年9月有35家。虽然东盟独角兽公司的行业分布更加多元化,但地区分布上新加坡和印尼居前,二者约占东盟独角兽公司总数的74%。从行业来看,金融科技公司最多,占到26%,其次是电商(20%)、物流(11%)和综合互联网(8%)。东盟大多数独角兽公司都是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商业模式(B2C) ,面向企业 (B2B) 的公司很少。

过去十年内诞生了许多独角兽公司。77%的独角兽公司是在2010年之后创立的,其中大约60%的公司成立于2011-15年期间,这表明独角兽公司创立步伐在加快。

关键支持因素:私募/风投融资、

人口结构优势和支持性政策

多个因素为东盟地区高估值创业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结构性支持。人口年轻化,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将在未来25年内进入劳动力市场,智能手机普及率高,中产阶级崛起,私募和风投活跃,都在为东盟初创企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催化。

虽然东盟公开市场并没有像其他地区那样为初创企业提供大量的支持,但几年来,私募资金已发现了东盟巨大且渗透率还不高的潜在市场中所蕴含的商机。我们认为,公开市场将很快跟随私募市场的投资步伐,技术+初创企业可实现一体化东盟市场的潜能,这在其他行业还无法实现。

催生企业家精神和助力成功创业的良性循环

从历史上看,由于东盟六国人口众多且种族多样化,一体化进程一直颇有挑战,因此很难孕育出区域性的竞争者。。不过,目前东盟公司正通过把握这些差异化机会,通过“超本地化”策略取得成功。

东盟地区许多初创企业的创始人/联合创始人都来自其他成功的初创企业/科技公司。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二代创业者自主创业,生态系统将不断扩充壮大,进而吸引更多受到前者成功启发的第一代创业者。此外,东南亚仍有大量坐等投资机会的资金,先前投资变现也大有加速之势。

印度独角兽公司:改变企业格局

过去20年间,印度的资金、监管和商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印度的公司格局正经历彻底变革。新公司的成立和各行各业的创新速度都是前所未有,进而涌现了大量高估值但未上市的公司。

企业格局转变

虽然印度独角兽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位列第三,但印度100多家独角兽公司的估值总和却不成比例地高于上市公司市值。此外,这些独角兽公司中有四分之三是在2005年之后创立的,而印度的500强上市公司中只有60家诞生于本世纪。印度的独角兽公司分布在各行各业,除了众所周知的电商、金融科技、教育科技、外卖和出行公司外, SaaS、游戏、新一代配送和物流、现代贸易、生物技术、制药和高增长消费品牌公司的数量也迅速增多,这些公司受益于渗透率的加速提升,规范化,以及最重要的一点能够获得成长资本。

支持因素:融资、基础设施、政策规定

多个因素推动着印度高估值公司的增长。在一个人均财富较低的经济体中, (以外资为主的)私募基金的涌入解决了风险资本短缺问题:在过去十年中,这些资金的流量每年都超越公开市场交易量。电话普及率和互联网渗透率都在加速上升 — 截至2005年,拥有电话的印度人不到15%,目前这一比例上升到了85%;由于流量收费低廉以及智能手机价格下降,目前大约有7亿人能够上网,互联网渗透率达到了45%。物质基础设施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现在几乎所有的居住地区都有全天候道路畅通保障,在2000年只有50%;家庭实现电气化比率现已达到100%,在2001年只有54%。世界领先的“印度栈堆” [1]正在不断推进金融创新。

独角兽公司的孕育方兴未艾

除了共性因素外,某些行业的生态系统发展也为印度提供了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的竞争优势,例如在技术领域,印度有500万专业IT人士,制药/生物技术领域也是如此。此外,某些行业也有许多特殊催化因素,比如软件和软件开发的本质性变化,促进了SaaS独角兽公司数量的惊人增长。同样,电商、现代贸易和政府监管从严正在推动珠宝等成熟但极其分散的业务趋于规范化,并依托新广告渠道和经销商整合的支持,在高速增长的新品类中塑造新的消费品牌。

良性循环?

在一个并不以创业精神著称的国家,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尽管缺乏募资渠道让创业颇具挑战,但新公司成立依然强劲。随着经济改革打通融资渠道,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但大规模投资仍然仅限于少数家族式企业。独角兽公司的激增诞生出许多大型风险资金池:即使最后只持有这些独角兽公司平均15-20%的股权,也象征着大约500亿美元的财富。这让印度百万富豪数量增长,掀起了类似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在美国的天使投资浪潮。与家族接班企业不同,创业者在变现后可能会将资本投向新的企业。私募投资者的成功变现创出新高也会引发投资界对印度公司的更多关注。

历经18个月内新成立独角兽公司数量创新高后,在美国利率不断攀升、全球上市科技股遭遇市场调整的大环境下,独角兽公司的增长步伐可能会开始放缓。不过,中期来看独角兽公司的发展势头不减,这也会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韩国独角兽公司:韩国经验

在亚洲韩国是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第三大独角兽公司大本营。2020年风投资本在韩国的投资遭遇停滞,2021年的投资势头则很强,强劲的本地投资意愿应会继续支持韩国初创企业的发展。

2020年,对初创企业新投资额达到4.3万亿韩元,2021年上升到7.7万亿韩元。根据KVCA的数据,过去十年间,对初创企业的投资一直在稳步增长,2018年创下了高达44%年同比增幅;2021年又更进一步,投资年同比增长高达78%,并保持了连续八年增长记录。过去四年中,年度新投资额也翻了一倍多。高增长的原因可能是手机的普及使用,推动创新型初创企业大幅增加。

监管支持和税收减免也在推动独角兽公司的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建立风投公司的最低股本要求从50亿韩元降至20亿韩元。此外,投资风投基金的机构享有5%的企业所得税折扣,个人享有10%的所得税减免。天使投资者可享有最高100%的所得税减免,从而激励其进行投资;同时,政府还成立了一项8,000亿韩元创业基金,直接助力行业发展。

在投资增长强劲的行业中,生物技术/医疗行业的初创公司一直是韩国风投公司的投资热点,我们认为,这是因为生物技术/医疗公司的成功率较高,这类初创公司立足于已经完成并得到认可的研究成果,这使得投资者有更高的机率在退出时实现获利。

IT和零售服务初创企业是另外两个吸引大量风投的行业。虽有失败风险,但新移动IT和零售服务目前最吸引投资者。2015年,IT和零售服务初创企业获得得新投资额分别为4,020亿韩元和3,040亿韩元,2021年则达到24,280亿韩元和14,550亿韩元,短短六年增长了五倍多。

[1] “印度栈堆”意指通过Jan Dhan账户、基于Aadhaar的独特识别和认证和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来提高银行服务的市场渗透率。三者共同创造了公共基础设施,实现了无纸化、即时和低成本高效益的客户认证和引导。

很赞哦!(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