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止盈亏损近10亿,股价下跌近5%,携程难待春天
旅游股全线上涨时,季度近亿近携但携程的止盈业绩却止盈转亏。
6月28日,亏损携程集团公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下跌财务业绩。数据显示,程难在2022年一季度,待春公司净营业收入为41亿元,季度近亿近携同比基本稳定;归母净利润方面止盈转亏,止盈净亏损9.89亿元,亏损而2021年同期实现净利润18亿元。下跌
值得注意的程难是,在6月28日,待春随着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发布,季度近亿近携旅游股全线上涨。止盈当日,亏损携程集团港股股价直线拉升,一度上摸至247.40港元/股,创下2022年年内最高点,最终以涨幅16.54%,230.40港元/股报收。不过,在6月29日,携程以217.80港元/股低价开盘,最后收于220港元/股,跌幅4.51%,总市值为1411.86亿港元。
携程“省着花钱”
具体来看,在第一季度,携程的主营业务中,只有交通票务实现营收增长,收入17亿元,同比、环比均上升10%。而住宿预订业务营收15亿元,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24%;旅游度假业务营收1.24亿元,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30%;商旅管理业务营收2.22亿元,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40%。
对此,携程解释称,交通票务的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的海外机票业务展现了强劲的复苏,而住宿预订、旅游度假和商旅管理的业务则因为受国内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而出现下降。
从账面上看,携程是不差钱的。截至2022年3月31日,携程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持有至到期的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余额为633亿元。但是,公司的总资产却已经从2021年底的1918.59亿元降至1878.18亿元,缩水了40.41亿元。
面对国内反复的疫情,携程也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今年一季度,其营业成本和研发、销售营销及行政等费用的也呈现同比、环比均下降。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为11亿元,同比保持稳定,环比下降5%;产品研发费用为20亿元,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12%;销售及营销费用为8.43亿元,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35%;一般及行政费用为5.84亿元,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20%。
据媒体报道,疫情爆发以来,携程产品研发、市场及行政三费持续收窄。2019年每季度平均费用为70.75亿元,相比2020年季均39.25亿元、2021年季均44.75亿元,回落非常明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三费持续收缩,总额为34亿元。
不过,和市场及行政两项费用相比,疫情期间,携程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是一直持续并保持增长的。
据悉,产品研发支出主要包括携程开发自身的旅行供应网络及为维护、监测及管理公司的交易及服务平台而产生的开支。2019年至2021年,公司产品研发支出分别占净收入的30%、42%和45%。
在去年年报中,公司表示产品研发支出由2020年的77亿元增至2021年的90亿元,主要由产品研发人员相关费用增加所致。截至2021年12月31日,携程集团拥有约33732名雇员,其中包括约2986名管理及行政雇员、约9764名客户服务中心雇员,约4381名销售及营销雇员,以及约16601名包括供应商管理人员及技术支持人员的产品研发雇员。
核心业务增速放缓
事实上,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方面给了携程当头一击,一方面也将企业近几年核心业务增速放缓,难赚钱了的事实暴露无遗。
根据财报,从2016年起,携程的营收增速就已经有所放缓。2016年至2019年,其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76.45%、39.27%、15.56%、15.18%。而2020年和2021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48.65%和9.32%。
此外,自疫情开始携程与亏损就开始形影不离。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和2021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4.23亿元、-14.11亿元,与2019年的营业利润相比,跌幅均在128%左右。
而这都与近几年携程核心业务增速放缓脱不了干系。据悉,携程的业务主要由交通票务、住宿预订、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及广告和金融在内的其他业务组成。而作为大头的交通票务和住宿预订在近几年都遭遇了不小的打击。主要体现在携程作为代理商赚取上游航空公司、酒店和景点等佣金的下滑。
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所报告,仅从携程酒店预订业务佣金率变化来看,2015年至2020年,就从10.5%下降至7.3%,该业务的营收增速也从44.24%下降至-47.23%。而2018年至2020年,携程的交通票务佣金率也出现小幅下降趋势,从2.46%下降至2.24%。此外,在2015年之后的航空公司提升直销比例,降低代销比例的政策则给了携程更大的冲击。
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机场旅客的吞吐量较2019年下跌了30.32%,2021年相比2019年的跌幅为25.04%,而携程交通票务业务营收2020年和2021年同比2019年分别下跌48.78%和50.51%。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末,携程商誉已经达到了593.53亿元,约占总资产的30.94%、净资产的53.73%;其无形资产和商誉合计高达727亿元,占总资产的37.74%、净资产的65.55%。曾经助力携程一路扩张而形成的大额商誉,伴随疫情长期化的影响,也将成为携程不得不警惕的风险。
携程会等来春天吗
实际上,从6月28日起,A股和H股市场上的大多数旅游股都迎来了上涨,君亭酒店、众信旅游、ST凯撒涨停,华住集团-S一度上涨25%,复兴旅游文化则涨超15%。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布,出境游也再度被投资们看好。雪球上就有投资者表示,“‘7+3’的隔离管控调整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出境游”。
从携程住宿业务来看,2022年一季度国际平台整体酒店预定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5%。其中,Trip.com海外市场的本地酒店预订,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200%,而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和阿联酋等市场增长更快。
在国际机票业务方面,一季度携程国际平台整体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70%,其中,Trip.com品牌达到约400%的同比增长。此外,海外度假和商旅业务也倍显增长势头,报告期内,携程海外目的地玩乐产品订单量继续保持超3位数的同比增长。
同时,携程也在奋力找寻其他突破口。
早年间携程就曾上线共享租车业务,也不断投资并购竞争对手、扩充体量。2020年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出山做起直播业务;今年年初,携程还高调提出“混合办公”模式,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携程对企业员工近郊旅游、团建等出行业务的一次探索。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携程露营业务签约露营地数量逐月增长3位数,订单量和交易额的增长趋势延续至今;国内门票订单较2019年呈现两位数增长;租车的季度销售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54%,通过持续扩大长尾目的地供应链覆盖,合作伙伴数量环比增长两位数。携程周边及短途私家团订单量也较2019年同期接近全量恢复。
此外,携程官方直播的交易额环比提升近20%,携程直播平台的主播数环比增长近4成;携程星球号旗舰店一季度粉丝量环比增长近50%,商家营销交易额环比提升超100%。
不过,作为OTA行业的龙头,这些尝试对于携程来说,或许也只是无法燎原的星星之火。
(责任编辑:休闲)
-
“自动分期业务下线之后,您的信用卡新出账单就不能再进行自动分期了,如果您想分期还款,需要先对账单申请分期”。某银行信用卡专员告诉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近期,包括、、、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发布公告,调 ...[详细]
-
7月7日,周三,ISM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ISM服务业指数较5月进一步下滑,创下两年多新低。持续的招聘挑战和产能限制,导致订单疲软。受通胀影响,在过去七个月中,ISM服务业指数有六个月下降,较去年 ...[详细]
-
“几分钟收到七八十条公积金缴存短信,其中一条显示余额有50多万元。”7月7日上午,一些杭州市民在网上反映收到公积金“短信轰炸”且信息不实。澎湃新闻7日11时从浙江省直公积金中心了解到,这些混乱的短信是 ...[详细]
-
移远通信:公司产品不涉及侵犯飞利浦公司专利权,公司产品依然可以正常出口至美国
移远通信7月7日公告,公司获悉披露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公司开展337调查的最终裁决结果,即公司产品不涉及侵犯飞利浦公司专利权,飞利浦公司申请的普遍排除令、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请求并未获得ITC批 ...[详细]
-
财联社11月21日讯编辑 马兰)欧洲降低俄罗斯能源依赖“心如铁石”,这也代表着欧洲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寻气之旅仍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坏消息是,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一份报告指出,2026年之前可以按稳定价格供 ...[详细]
-
文/刘炜祺编辑/米娜流传于各大网络平台的视频画面——放在31摄氏度室温下1小时不融化,经过1500度高温火枪喷射,雪糕不仅不融化,还被烧焦了。看到这,很多人目瞪口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钟薛高在不断挑战 ...[详细]
-
7日,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称,华为在汽车上投入很大,1年花掉十几亿美元,目前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直接投入7千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他表示这个领域是很烧钱的游戏,是亏损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估值之家威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马”或“发行人”),成立于2015年,公司名字取自德语世界冠军WELTMEISTER),总部位于上海,是国内 ...[详细]
-
巴西候任总统卢拉。 视觉中国 图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10日,巴西候任总统卢拉在巴西利亚一次会议上谈到饥饿问题,当场落泪。他说:“如果在2026年任期结束时,每个巴西人都能再一次享用咖啡、午餐 ...[详细]
-
中新经纬7月7日电 王玉玲)7日,未止颓势,截至发稿,报每股106.16元,跌3.01%。在此前半月内,6月24日和7月5日、7月6日,兴齐眼药三度上演股价闪崩,市值蒸发近50亿元。震荡背后,一则“互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