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上市银行为何青睐可转债
经济日报
作为A股上市公司的经济主流再融资产品之一,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日益受到上市银行青睐。日报近日,上市发布公告称,银行拟公开发行可转债,为何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青睐据统计,可转今年以来已有6家上市银行发布拟发行可转债的经济公告,计划募资总额不低于450亿元。日报
所谓可转债,上市是银行指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普通股票的债券。如果债券持有人看好股票增值潜力,为何可以按照预定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为股票;如果不想转换,青睐则债券持有人可以继续持有债券,可转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经济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
兼有股票与债券两种属性,再加上具有发行便利、审核透明等优势,机构投资者接受度较高,在监管推动之下,可转债发行规模日益上升。据市场机构统计,2017年之前可转债融资规模仅占再融资总规模的1%左右,2021年可转债的融资规模占比已超20%。2020年和2021年,可转债发行规模分别为2714.31亿元和2897.12亿元,远超同期配股融资规模。
实际上,包括上市银行在内的金融业已经成为A股市场可转债发行的主力军。截至5月18日,市场上存续的银行可转债共有16只。、和3只总计规模就达1400亿元。
银行近年来纷纷发行可转债,主要是为了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如厦门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该行资本充足率虽较上年末上升至16.4%,但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有所下滑。截至今年3月末,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进一步下降至11.42%、10.19%。在发布可转债预案时表示,发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支持重庆银行未来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重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目前,上市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方式包括定增、配股以及可转债。相较于前两种资金募集方式,可转债的收益可以实现保底,发行人有义务偿还本金,并按照约定支付利息,所以对于投资者的本金来说是绝对安全的。另外,可转债同时也是一种期权,投资者可以根据前期约定的转股价格与股票市场价格相比较来决定,是否把自己手中的债券兑换为股票。对于发行人来说,可转债期限较长更有利于解决短期资金紧张的问题,可转债对于股权的稀释也较为缓慢。
可转债虽然是债券,但又有股票的性质,中小投资者买卖可转债没有锁定期,更加灵活,因而受到市场多方投资者的欢迎。如去年公募基金对可转债的增持幅度有较大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持有可转债的规模为2605.1亿元,增持金额为418.2亿元,增持幅度为19.12%。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可转债也有风险,尤其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需要随时关注可转债的估值,如果在估值较高时买入,则存在下跌的风险。如中证转债指数从今年年初的438.30一路调整到383.66,出现较大幅度的回撤,投资者须警惕相关产品的波动性风险。
(责任编辑:休闲)
-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罗斯和缅甸11月22日在索契2022年核工业展(ATOMEXPO-2022)论坛上签署了关于实施缅甸小功率核电站项目联合初步技术经济论证的合作谅解备忘录。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 ...[详细]
-
独家|运动品牌FILA回应1700万签约刘畊宏代言:金额不属实
针对网传“运动品牌FILA花费1700万签约刘畊宏代言”一事,FILA向新浪财经独家回应称,该金额不实,因涉及商业机密,具体数字不能公开。在今年5月3日、5日和7日的刘畊宏直播间中,他和妻子身穿FIL ...[详细]
-
焦点访谈丨新赛道上的超车——领跑的密码现在,街道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不仅颜值高,而且性能也越来越强大。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一般以纯电动汽 ...[详细]
-
每经记者 林姿辰 北京报道 每经编辑 魏官红刷牙、化妆、喝咖啡……你可曾想过,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服务的,也可以是中药企业?近几年,随着竞争压力加大,以中药产销作为唯一业务的企业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观察者网讯 文/卢思叶 编辑/庄怡)降本增效稳利润,将是腾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线。5月18日,腾讯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一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354.71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润No ...[详细]
-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今天,腾讯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1355亿元同比持平,按照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255.5亿元,同比下降23%,连续三个季度下滑,经营盈利为人民币 ...[详细]
-
2023年的复苏是“非典型”复苏2.0。时至年末,多家机构对明年的经济发展作出展望。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回暖,新经济发展或更为亮眼。在21日举办的媒体会上,中金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表示,若 ...[详细]
-
21硬核投研丨去“果链”生存,押注智能汽车、元宇宙21世纪资本研究院 张赛男 实习生谢韫力 上海报道在脱离苹果产业链之后,欧菲光002456.SZ)正在往智能汽车业务上发力。近日,21世纪资本研究院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