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债”出发--2022年二季度债市研判六人谈在京举行
绿色转型“债”出发--2022年二季度债市研判六人谈在京举行
4月8日,债中央结算公司《债券》期刊在京举办2022年二季度债市研判六人谈。绿色本期六人谈主题为——绿色转型“债”出发,转型聚焦“双碳”目标下的年季绿色转型与绿色债券创新发展,采取线上形式,度债在新华财经、市研中国财经报、判人新浪财经、谈京云极、举行债券e览设置直播专区,债并邀请主流财经媒体报道。绿色
活动由中央结算公司中债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史祎主持,转型特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部总经理陆兵、年季固定收益部全球信用业务负责人陈振宏、度债中诚信绿金科技公司副总裁徐洪峰、市研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姚东旻、中债估值中心高级总监余立凡、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程振华参与研讨。与会专家就绿色债券创新发展、绿色债券投资展望、转型债券创新实践探索、基于环境效益的债券市场分析、中债ESG评价最新发展与应用、绿债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及数据库应用等进行深入分析。
结合本次活动,《债券》期刊开展绿色债券主题中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场对今年绿色债券发行量整体乐观,45%参访者认为2022年绿债发行量较2021年将增长1倍,94%的投资者表示积极关注绿色债券,8%的投资者专门为绿色债券设计了投资策略,73%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债券市场存在成本优势。但绿色债券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参访者认为阻碍绿色债券健康发展的风险依次是投向绿色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不明确(32%),资金用途难以辨别、存在洗绿风险(31%),信息披露不规范(20%)及评估认证体系不完善(17%)。68%的受访者对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和数据库表示认知与肯定。
中央结算公司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在支持绿色债券市场运行、发展绿色指数、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司依据管理部门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梳理近百万条信息披露信息,形成针对205个细分行业的43个环境效益量化指标,研究推出首个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填补了国际空白。
债市研判六人谈是《债券》期刊传统品牌活动,每季度定期举行。《债券》期刊由中央结算公司主办,致力于介绍国内外债券市场先进经验和理论成果,传播金融知识和债券市场信息,增进行业宣传与交流,服务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创新健康发展,期待成为大家的职业伙伴。
(责任编辑:焦点)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英诺伟两年半亏10.7亿估值一月飙升34亿 核心产品研发半年仅投360万尚未商业化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又一内窥镜企业,再战IPO。近日,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英诺伟”)再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高盛 ...[详细]
-
江西将执行第七批国家集采中选结果,涉及60种药品,平均降幅74.38%
来源:江西日报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11月13日,记者从省医疗保障局获悉,近日,我省印发《关于执行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中选结果的通知》,明确自11月25日零时 ...[详细]
-
近日,一份落款为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地产圈广为传播并引起热议。该《通知》共分为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 ...[详细]
-
8月22日,5年期LPR最新报价为4.3%,下调15个基点。全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水平也随之下调,首套最低可执行4.1%,二套最低可执行4.9%。8月29日,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202 ...[详细]
-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潘晓彤】据西班牙“Publico”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3日,两名环保人士在巴塞罗那的埃及博物馆The Egyptian Museum of Barcelona)中对展品泼 ...[详细]
-
陆 慷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国际关系深刻调整演变背景下,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确立了共建命运共同体这一大方向,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产生示范效应和深远影响 ...[详细]
-
“果链一哥”立讯精密推上市以来最大规模股权激励计划 释放什么信号?
“果链一哥”002475.SZ)推出史上最大规模股权激励计划。立讯精密11月13日晚间发布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向公司董事王涛、董事李伟、副总经理黄大伟、财务总监吴天送等在内的3759名激励对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来源:经济参考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