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税收十强城市PK:杭甬强劲,嘉兴上榜
评估城市经济实力,嘉兴上榜国内税收收入的长角指标不可忽略。这是税收市城市工商业、产业效益的强城直接体现。
一座城市如果GDP增长快,甬强但税收还未跟上经济规模更小的嘉兴上榜城市,那么,长角很可能产业规模“上去了”但经济发展的税收市效益还未实际凸显。
此次,强城本文聚焦于长三角GDP万亿强市,甬强分析各市的嘉兴上榜2021年税收表现,并从“税收决定经济”的长角角度,观测这些城市又在2022年将“税收”投入哪些领域?税收市
目前,长三角万亿城市有8座:上海、强城苏州、甬强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小而美”的城市如嘉兴、常州虽城市经济人口规模更小,但税收已超过个别万亿城市。实际上,长三角税收前十强即为8座万亿城市再加嘉兴与常州。
杭州反超苏州,南通税收不敌常州、嘉兴
长三角万亿城市2021年税收收入排行分别为: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南京、无锡、合肥、南通。
尽管8座万亿城市中浙江仅占两席,但两座浙江城市表现突出,杭州、宁波唯二两座税收超过了GDP更高城市的“选手”。
2021年杭州国内税收超过苏州,宁波超过南京。宁波进一步拉开对南京的差距,杭州则在今年反超苏州。
2020年苏州国内税收以75亿的微弱差距领先杭州,但苏州今年增速较杭州落后10个百分点,苏州增长9.8%、杭州增长19.8%,最终杭州实现反超。
有观点认为,杭州作为MCN机构高地,去年网络主播纳税潮对杭州的税收收入影响较大。同时,受疫情影响,线上经济发展较快,包括在线工作、线上购物等,有利于杭州数字经济企业提高营收。苏州大量工业制造业的生产和用工更容易受到疫情影响。
细看两市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所得税,的确今年两城拉开差距较远。
2020年苏州企业所得税为960.6亿,杭州为1018亿,苏州较杭州低57.4亿。2021年苏州该指标则低于杭州251亿,距离增加了近200亿。这是杭州今年国内税收反超苏州的重要分项,今年杭州一共超过苏州约276亿。
另外,一个需注意的背景是各地都在推行减税降费,据两市官方报道:2021年,杭州税务部门全年为纳税人、缴费人降本减负765.3亿元,苏州全年共兑现税费优惠2617.2亿元。上述数据尚无法确定两地统计口径是否一样,但值得综合参考。不排除两地企业所得税拉开差距或有苏州减税降费推行力度更大的因素。
总体而言,尽管苏州GDP总量高出杭州不少,但近年两城在税收收入上已竞争胶着、难分伯仲,显示出杭州经济效益相对更好的优势。
在长三角万亿城市中,南通是唯一国内税收收入低于非万亿城市的选手。来自浙江的嘉兴、江苏的常州都延续了上一年的微弱优势,税收超过南通。其中嘉兴超过南通约54亿,常州超过南通约8亿。
尽管早已有“苏锡通”替代“苏锡常”的声音,南通也确实在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方面领先常州,但就经济发展质量而言,无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城市的国内税收收入,南通都尚未超越常州。尤其在“民富”角度,常州居民人均收入较南通领先一个层次,也领先南通约19亿,创造了相对优势。
另一个值得分外关注的城市是嘉兴。嘉兴今年GDP首次登上6000亿台阶,为6355亿。但它的国内税收收入超过GDP为8807亿的常州、GDP为11027亿的南通,这样越级挑战的实力令人意外。
在嘉兴,除了中石油嘉兴分公司、浙江烟草嘉兴分公司等国企纳税大户,还有大量优秀的制造业民营企业以及一批强势的外企。例如玛氏食品、德马吉森、采埃孚世界500强企业,它们也是纳税大户。
近年嘉兴还在加速吸引外资。据了解,嘉兴全市外资企业以占嘉兴15.8%的规上工业企业数,创造了26.6%的规上营业收入、42.4%的规上利润总额。
合肥、宁波财政“大手笔”布局科创
除了合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税比为75.7%,上述长三角税收十强城市2021一般公共收入预算中超过80%的资金都来自于税收。
所谓“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决定经济”。良好的税收收入来自产业经济的支撑,而城市将所获税收投入的领域又将影响其未来发展,如此循环。
每年,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生态保护等都是城市财政支出的要点,除此之外,2022年长三角这些强市还计划将资金投向何处?
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方面,2022年杭州、合肥两城财政预算都有重点安排。
杭州2022年全市工作重点之一是亚运会,相关城市提升工程也将持续高额投入。
2022年杭州财政安排200. 21亿元用于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支持包括地铁、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高速公路、铁路、航线等在内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出手更为“阔绰”的是合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迈入“万亿俱乐部”,合肥进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高潮期,正多方位提升城市骨架。合肥提出将“统筹财政资金、政府债券和市场化融资等渠道,统筹安排大建设预算960 亿元,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包括了多条轨道交通线路,300多个市政路桥项目,以及滨湖科学城、市科技馆、博物馆等。
更多城市重点投入的领域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杭州、南京、合肥、无锡、宁波等城市都有数十亿至一、二百亿的财政安排。
例如杭州市财政安排91.22亿元,加大科技和产业投入力度,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培育多个先进产业集群。
苏州2022年在科学技术支出这一细分项安排了30.5亿,同比增长14.5%。除此之外,苏州工业园区还在科学技术支出上安排了48.7亿。
无锡围绕“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引领的‘创新核’”这一任务,也至少安排了40.3亿的预算,包括引人才、建载体(如建设国家传感园)、育产业(如支持集成电路设计)等。
步子迈得更大的则是合肥、宁波两城。
合肥在打造科创名城上安排了123 亿元。支持对象包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的研发补助。另外,在产业升级上还安排预算161 亿元,包括支持、长鑫存储、等 40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以及18类重点产业的专项政策预算等等。
可见,合肥以扶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科创平台谋发展思路十分清晰。近年,合肥依靠精准投资重大项目快速拉升经济规模,也凭借特色的发展方式在新一线城市中获得足够的存在感,已是中部地区及长三角备受期待的“黑马”。
相比而言,宁波似乎更为“低调”,虽经济总量更胜合肥,但在大众讨论中的话题性常不如合肥。实际上,宁波近年在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人均收入等方面都表现十分出色,如宁波在过去五年GDP从全国第16位跃居第12位。近年在税收上更是力压南京,坐稳长三角第四城,可谓闷声发财。
不过,当下的宁波已表现出更强的野心,2021年下半年,宁波提出“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
目前,宁波GDP排名前面是天津(第11位)、南京(第10位)。巧合的是,南京也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2025年GDP破2万亿的目标。
在刚结束的宁波两会上,宁波又调高目标——“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元”。
明显,宁波已意欲对全国第10位的南京发出挑战。
相应的,2022年宁波对产业及科创的预算安排也手笔颇大。2022年对科学技术支出安排了151.8亿的预算,这已大幅超过苏州的相关预算;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安排140.4亿。
截至发稿,南京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安排尚未发布,如果参考2021年的情况——南京聚焦“创新名城”和经济内生安排84亿元,其中创新名城建设42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产业基础能力再造、产业链畅通等方面——很可能宁波2022年在提升产业及科创上的预算将超过南京。未来,南京要注意了。
(责任编辑:焦点)
-
德国投资者保护协会表示,反对追溯式的税收干预,这种做法对能源公司不公平。协会提出,在利润微薄的时候,能源公司既没有得到税收减免,也没有补贴,而在它们的收入上涨时征收暴利税,会打击公司的投资意愿,延缓向 ...[详细]
-
华尔街见闻与口头干预相比,汇率审查通常被视作更强烈的干预手段。9月14日,日媒援引消息人士称,日本央行在144.9附近进行了汇率审查,即要求日本各大商业银行向央行提供外汇交易的细节资料。报道称,与口头 ...[详细]
-
明年可能是可折叠设备的一年,因为越来越多的报告显示,一些屏幕厂商决定用新设计押注新兴市场。更重要的是,2023年可能会迎来可折叠显示技术的革新。根据显示器市场分析师的说法,明年我们可能还会看到第一款可 ...[详细]
-
格隆汇9月14日丨(SBUX.US)盘前涨2.25%,报89.82美元。在周二的投资者日上,星巴克预计,未来三个财年的每股盈利每年将增长15%至20%。可比销售额餐饮业的一个关键指标)预计将增长7%至 ...[详细]
-
在今年天然气价格飙升的背景下,已进行自由化改革20余年的欧洲天然气市场,或迎来政策层面的限制。当地时间11月22日,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提议建立一项天然气市场修正机制,以限制过高的天然气价格。该机制 ...[详细]
-
投资20亿美元!中国宝武与力拓将成立合资公司开发澳洲西坡矿山
力拓和中国宝武还同意按市场价格签订一份铁矿石销售协议。力拓集团和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宝武)已同意就西澳皮尔巴拉地区西坡Western Range)铁矿项目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分别持股54%和 ...[详细]
-
证券时报网讯,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94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关于将牙体治疗费用纳入医保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国家医保局近期梳理汇总了全国各地口腔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情 ...[详细]
-
韩国一家法院对加密货币生态系统Terraform Labs的创始人权道亨Do Kwon)发出了逮捕令,他创办的稳定币今年早些时候损失了400亿美元市值,引发了一场全球加密货币崩溃,令投资者损失惨重。首 ...[详细]
-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高 山 任寒飞】9月3日是“摩天大楼日”,这是被誉为“摩天大楼之父”的路易斯·沙利文1856—1924)的生日,早期美国芝加哥和纽约的许多摩天大楼都是他设计的。摩天大楼曾被认为 ...[详细]
-
日经新闻9月14日报道,本田9月13日宣布,2030年将把相当于全球销量15%的350万辆换成纯电动摩托车。2040年代中期停产两轮汽油车,新车将转换为纯电动EV)摩托车。在四轮领域,本田提出2040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