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野:“媚日”情结泛滥只会加速反噬台湾
原标题:李牧野:“媚日”情结泛滥只会加速反噬台湾
随着美国变本加厉搅动台海局势,媚日日本国内一些政客尤其右翼势力近段时间也趁机鼓噪“台湾有事就是李牧滥日本有事”,加大与岛内绿营勾连。野情在试图“倚美谋独”的结泛同时,民进党当局也借机贴靠日本等外部挺“独”势力以壮“声势”,速反噬台在此过程中再次流露出强烈的媚日亲日甚至“媚日”情结。
这种“媚日”情结与日本对台长达半个世纪的李牧滥殖民历史密切相关,也有深厚的野情现实政经与社会基础。一方面,结泛台日经济关系极为密切。速反噬台二战以后,媚日日本因经济快速复苏与起飞一度成为东亚“雁阵模式”的李牧滥“头雁”,台湾则一直扮演承接日本技术转移的野情代工、组装角色。结泛从经贸数据来看,速反噬台日本一直是台湾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境外投资和技术的最主要来源地之一。据台方统计显示,2021年台对日贸易逆差为269亿美元,与对外整体获得巨额顺差形成鲜明对比。经济领域长期的“日上台下”,形成日本对台湾居高临下的俯视心理和台湾对日本的仰视服膺心态。另一方面,受日本殖民台湾“皇民化”运动流毒影响,岛内“台独”分子长期鼓吹“日台亲善”,民进党当局上台后更是大力为日本侵台历史“洗白”,严重影响台湾民众的历史观和身份认同。
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是,这种“媚日”情结已经融入民进党当局强化对日勾连、意图挟洋“谋独”的对外政策路线。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台日勾连不断加剧,比如民进党当局派遣亲日势力典型人物谢长廷担任驻日代表,推动双方高层官员频繁互动,在经济领域利用“台日产业合作推动办公室”等平台强化产业合作,甚至在安全领域鼓吹台日合作以“保障区域和平稳定”等。而随着中美战略博弈不断深化,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显著抬头,促成日本涉台政策出现明显变化,在台海问题上出格言行越来越多,尤其是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为代表的一些右翼政客公开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声称要“超前部署、防范中国军事挑衅”,赤裸裸地打“台湾牌”干涉我内部事务。在美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前,日本当时的两位前防长石破茂和滨田靖一先行访台,炒作“撤侨议题”,配合美对我发动“舆论战”,指责我制造台湾紧张局势、破坏区域和平稳定。
当前,民进党当局对日勾连的加剧以及日方持续释出错误信号,已使岛内部分民众尤其深绿支持者产生幻觉。岛内不久前的一份民调显示,在“台海有事”时,岛内民众认为日本会“挺台”的比例甚至超过美国,着实令人瞠目。
但很遗憾,当岛内一些人误认为台日关系是一场“你侬我侬的双向奔赴”时,日本却丝毫没有放弃对台湾进行实质利益勒索。就在不久前,“日华议员恳谈会”会长古屋圭司窜访台湾时,便将“挺台谋利”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强调要彻底解决日本核辐射地区食品进口问题,见蔡英文时直接推销日本新干线高铁车厢,还称其为“台日坚固友谊的具体象征”。事实上,民进党当局上台后便已陷入“逢日必软”的死局,无论事关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钓鱼岛问题还是现实的渔业纠纷问题,民进党当局根本无法挺直腰杆力挺自己人。
更重要的是,当前整个国际形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在中美战略博弈、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产业链运营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效率优先逐步转向效率与安全并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纷纷考虑安全逻辑以调整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而随着台日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日益趋近(2021年台人均GDP已经是日本的86%,考虑到近期日元剧烈贬值,双方差距预计更小),双方经济分工也不再是传统的“日上台下”,而是一种垂直与水平分工并存的复杂竞合关系。
观察台日产业动向便可看出,日本对于台企近些年来的强势扩张心态复杂,甚至心生警惕。2016年,鸿海收购日本夏普时便费尽周折,付出很高成本。近期鸿海又宣布要大举进军电动汽车市场,并准备并购日本相关企业。日本立即就有媒体和专家罕见地提出“要警惕”“不能让其接触技术”。在半导体领域,台日合作也并不如民进党当局和绿营势力设想得那般美好。台方有意将自身产业优势由代工制造领域向上游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扩展,意图打造一个完整产业聚落。但据日媒报道,日本则有意与美国合作开发2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以抵消台积电在高端芯片代工领域的优势,实现半导体“去台湾化”。
事实上,当日本政客直接硬推日本产品时,就已经暴露出在遭遇罕见贸易逆差时急于提升出口换取硬通货的焦躁心态。美国可以通过持续高额军售榨取台湾民脂民膏,日本则极有可能有样学样,以安全为诱饵、通过各种手段捞取实质利益。
可见,在变局下,民进党当局和深绿“台独”分子的“媚日”情结与政策导向不仅将使台海面临更大风险与波折,还会使台湾遭受更多经济损失和社会代价。理性深入思考两岸合作的光明前景,走“融入大陆,走向世界”的发展道路,才应该是台湾更好的选择。(作者是正奇经纬智库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百科)
-
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王镜茹 彭衍菘11月18日晚间,顺丰、圆通、韵达、申通相继披露10月份快递业务主要经营数据。从整体情况来看,4家公司10月份业务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申通在10月份业务 ...[详细]
-
最新披露!银行业不良率区域图谱来了,资产质量总体稳健,多地正加快不良率压降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券商中国根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截至3月1日,全国已有22个地方银保监局披露了2022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数据。总体来看,西部、东北、华北部 ...[详细]
-
公募大佬的最后去处,并非总是光环相伴。在基金行业频频出现的离职潮中,“奔私”赚大钱越来越成为市场对顶流大佬去职后的刻板印象,然而真实的情况可能比想象的更为复杂与残酷。资本市场从不缺乏投资明星,但明星的 ...[详细]
-
当创始人达利欧退出最高权力层时,人们知道全球第一大对冲基金桥水将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事实证明,的确非常不一样。其实在去年达利欧交出控制权前,改革已经开始,他一手打造的那种特立独行,甚至有点古怪的企 ...[详细]
-
新京报讯记者刘欢)11月2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预估2022年四季度的小麦价格大概率较同期是上涨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节能降成、发挥规模效应等措施缓解成本压力,如后续小麦仍有大幅 ...[详细]
-
【现货和基差】2日晨唐山钢坯+20至3920元每吨。1日华东螺纹+30至4270元每吨,主力基差54元每吨;热轧+30至4310元每吨,基差6元每吨。【利润】利润环比收敛,富宝江苏螺纹转炉和电炉利润分 ...[详细]
-
连日来,俄乌双方围绕乌克兰东部重镇巴赫穆特展开激烈争夺,俄罗斯雇佣军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津3日发布视频称“巴赫穆特已被包围”,并喊话乌军撤离。乌克兰方面则对此予以否认。不过,英国国防部4日表示,乌军 ...[详细]
-
:周三,CBOT结束五连跌,因逢低买入。机构预测,巴西大豆产量在1.535亿吨至1.546亿吨,较之前预估上调。巴西大豆升贴水继续回落。国内方面,豆粕期价继续走低,受累于需求疲软打压。豆粕现货供需两淡 ...[详细]
-
曾志伟出任TVB总经理:要开很多会,都是以前不用去管的事,现在厕所几卷纸我都要知道
和父亲曾志伟视频聊天,曾宝仪松了一口气,“看到他可以聊天看电视了,就知道他的COVID症状在慢慢减缓。”曾宝仪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日前,因为感染了新冠,曾志伟缺席了他一手操刀的综艺节目《奖门人》的录制。 ...[详细]
-
据印尼媒体报道,当地时间3月3日晚,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北部一燃料储存库发生火灾,已造成至少13人死亡。火灾发生后,当地消防人员赶赴现场展开灭火和救援工作,疏散储存库工人和周围居民。据了解,该燃料库的容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