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翻车”屡屡发生 绝不能只当作笑谈
炒股就看,研报翻车权威,屡屡专业,发生及时,当作全面,笑谈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研报翻车
原标题:每经热评丨“研报翻车”屡屡发生 绝不能只当作笑谈
每经评论员 李可愚
不调研就发研报,屡屡研报遭到上市公司“打脸”。发生近日,当作一桩因券商“研报翻车”而受到处罚的笑谈事件,引发市场普遍关注。研报翻车今年初,屡屡上海证券发布对(SH688075,发生股价182.83元,当作市值112.1亿元)的笑谈一份研究报告,题为《原料自主可控,引领POCT检测发展》,引得安旭生物不得不作出澄清说明。
时隔近半年,今年6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在官网发布消息称,上海证券发布的上述研究报告存在分析结论的合理依据不够充分、研究报告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存在不足的情形。基于此,上海证监局对上海证券、上海证券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邵锐以及署名分析师黄卓分别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在此次事件中,券商机构和研究员一系列“活久见”的操作,可以说让广大股民大跌眼镜。笔者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研报翻车”案例屡屡见诸报端。
比如,去年10月,某券商研究员制作并发布研报《天干地支在择时中的应用初探》,其中竟包括“天干地支在A股择时中的实证探索”等内容,宣传可以利用天干地支分析股票市场走势。该研报随即引起网民群嘲。随后,该分析师和所在券商受到当地证监局处罚。
除了所谓的“干支炒股”研报外,还有券商研究员发布了更加“雷人”的“五行炒股”研报——2022年3月11日,深圳证监局发布了对某券商研究员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该决定披露:“研报内容中,该研究员将股票按五行属性分类进行分析预测,且对行业、市场的评论意见不审慎,投资建议不具有合理依据”。
对于初入股市的散户投资者而言,想要凭一己之力从4000多只股票中筛选出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难度系数不可谓不大。相较之下,机构的资源更广、搜集的公开信息更全面、分析师数量更多且更为专业,覆盖的行业及公司也自然更加广泛。因此,通常而言,机构发布的研报相较于投资者通过个人平台发的股评,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服务性。
然而,近年来随着“翻车研报”“奇葩研报”不断面世,让机构研报的专业色彩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少股民甚至发出调侃:“研报一出,股价必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在机构数量日益庞大的研报市场,一份经过分析师沉下心来精心调研的优质研报虽然仍属稀缺品,但同时也有大量平庸之作,甚至出现了很多对行业并无细致研究的粗制滥造“伪劣品”,它们的滥竽充数加剧了供大于求的竞争,研报要获得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认同并不容易,分析师为此便纷纷在研报标题和投机取巧上做文章,希望借此抓住买方机构的眼球。
除了“干支研报”“五行研报”等一系列“奇葩”案例外,更加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机构和分析师为了“蹭热点”“炒概念”而不择手段,社会上有什么新热点,研报就强行搞“拉郎配”。甚至出现研报中涉及的上市公司亲自“打脸”研报的现象。
笔者也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面对研报乱象,监管屡屡“出手”。文章开头提到的上海证监局此次处罚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研报翻车”事件发生之后,绝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桩笑谈来看,而应该切实加强监管,做好奖优罚劣,以此维护投资者的权益。也只有通过不断推出真实且具有高质量的研报,才能更好地提振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责任编辑:百科)
-
11月22日,中植企业集团官微宣布,近期决定成立集团战略改革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集团和各主要公司负责人组成,集团执委会主任刘洋担任战略改革与发展委员会主任,集团各高管及集团旗下中海晟融、中植国际、 ...[详细]
-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注册人委托生产监管,切实强化医疗器械注册人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的落实,2022年6月17日,国家药监局组织召开医疗器械注册人委托生产调研座谈会 ...[详细]
-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会期会址调整
为加快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进程,综合考虑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经中国政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加拿大政府协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主席团决定,COP15第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之星大盘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均小幅下跌。盘面上,智能制造相关板块走强,概念股掀涨停潮。元宇宙概念股活跃,等涨停。房地产、保险等蓝筹板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当前,我国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和产业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技术封锁危险加剧;二是产业“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三是国际上已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核心材料芯 ...[详细]
-
监管终于出手,叫停医生直播带货。近期,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提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2022年12月底前,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公安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 ...[详细]
-
协鑫集成引入高瓴战投,做强海外分布式光储能否如愿借力有待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迅 上海报道 继入股协鑫科技03800.HK)布局颗粒硅赛道后,高瓴再度出手“联姻”协鑫系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协鑫集成002506.SZ),该公司控股子公司拟增资扩股引入高 ...[详细]
-
央视网消息:6月21日,超星学习通APP发声明。内容如下:我公司昨晚收到“疑似学习通APP用户数据泄露”的反馈信息,立即组织技术排查,目前排查工作已经进行了十余个小时,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明确的用户信息 ...[详细]
-
AMZN.US)因其电子商务和云计算业务而闻名,然而近年也一直在向医疗保健市场扩张,其业务范围包括药房、远程医疗和初级保健领域。最近,亚马逊宣布决定关闭Amazon Care,即其远程医疗加上门医疗业 ...[详细]
-
专访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中国的创新能力将为全球发展合作做出重要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在与中国深入开展合作的十几年中,无论是中国日益提升的创新能力、生产能力还是深入参与全球健康合作的承诺,都让我们深信,中国能在提升全球健康公平和农业发展方面扮演 ...[详细]